其實,大多數溫商在東莞做的仍是傳統制造業(yè)。劉道松是東莞浙江溫商協會的常務副會長,這位年過不惑的生意人,自稱是最傳統、最典型的溫商。
在上世紀末,東莞,有著大量涌入的勞動力等諸多便利條件,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勞動密集型產業(yè)陣地,大量工廠從海外搬到了這里。劉道松及其家族也在這次產業(yè)轉移中回到了國內。
2001年,劉道松將樂凱安吉從法國意大利的工廠全部遷回了東莞,這又是一次新的創(chuàng)業(yè)。從租一個小廠房、雇傭二十幾個員工開始,以最基本的裁剪、縫制工序完成來料加工產品。然而,樂凱安吉的一針一線,卻創(chuàng)出了每年40%的增長速度,2003年租上萬平方米的廠房、2004年辦第二個工廠、2005年購買廠房、2006年正式遷入并合并兩廠、2007年再創(chuàng)“樂凱安吉二部”。2008年在惡劣的大環(huán)境下該公司仍保持著較好的出口額。
在劉道松回國的同一時期,另外一名叫徐榮弟旅法溫商也選擇了東莞。徐榮弟是老三屆,恢復高考之后,他并沒有去擠這座獨木橋,而是于1980年去了法國,當時他已經30歲了。不少華人出國,創(chuàng)業(yè)都會選擇開飯館,但徐榮弟沒有走這條路,他選擇的是在法國當地開廠生產手提包。多年拼搏之后,徐榮弟創(chuàng)立了一個專門生產手提包的著名品牌LANCASTER。據稱,如今這個品牌在法國百強企業(yè)中排名第23位。
2001年,徐榮弟回國來到東莞辦廠,成立東莞威爾快皮具制造有限公司,招聘員工700多人。據傳2008年時,徐榮弟曾考慮增加在東莞的投入,但是這個想法因金融危機而被暫時擱置。
除了劉道松這樣瞅準東莞“三來一補”政策優(yōu)勢,在2000年前后來莞發(fā)展的企業(yè)家外,不少溫商中的中堅力量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來到了東莞。1993年,東莞的鞋材行業(yè)還近乎一片盲區(qū),沒有規(guī)范的市場,也沒有積極有效的競爭,當年,在東莞東城、現在的下橋管理區(qū),溫商張正華開始了自己在東莞的事業(yè)起步,選擇進入的行業(yè)便是鞋材,他憑著在溫州平陽經營鞋材的經驗,迅速地在東莞打開了一片天地。
另外,一位在溫商圈子中頗具人望的人物名叫陳孟林,他也是今年年初新成立的東莞市浙江溫州商會首任會長。據悉,1994年陳孟林創(chuàng)立了南北機電設備安裝有限公司。1997年,他耗資4000多萬并蓋起了10層樓高的南北大廈。他設想那塊地在莞城附城,圈起的院子還可以放工程車。結果東莞市區(qū)的范圍越擴越大,南北大廈原本荒涼的那塊地,慢慢發(fā)展成東莞的中心城區(qū),南北大廈也成為東莞體育路的地標性建筑,身價翻番。
據東莞市浙江溫州商會統計,目前在東莞投資、經營的溫州籍人士約有38000人,遍布東莞32個鎮(zhèn)街,涉及通信、電子、能源等現代產業(yè),服裝、皮革、眼鏡、五金、汽摩配件、家具等傳統產業(yè),及商業(yè)、房地產業(yè)等第三產業(yè),規(guī)模企業(yè)逾千家,經濟總量估計逾千億元。